“去年,2011保安服裝家終于用多年的積蓄買了一所新房子,那個小區的環境很好,但真到杭州防水公司的時候,杭州防水公司公司的車來了,我卻舍不得走了,因為,像2011保安服裝樓里這么好的鄰里關系,真的太難找了。”說這話的,是家住八經街66號樓2單元4樓的居民張大姐,令張大姐不舍的,正是全樓26戶居民和睦如一家的鄰里親情。 兩位老人和諧一棟樓
要說2單元的居民們敬佩誰,大家會異口同聲地說:七樓的兩位大爺,即75歲的陳大爺和82歲的廉大爺。1990年冬天,26戶居民搬進了66號樓2單元。由于這棟單元樓的一至三層是露天樓梯,下雪天里,陳大爺老兩口便早早地起床清掃樓梯。不一會,廉大爺也拿著掃把出來了,“我本來想出來把雪掃掃,可他們老兩口六點鐘就已經開始打掃了,說是別讓那些上班上學的鄰居摔跤。”而這樣的“工作”,幾位老人一干就是近20年。 “平時家里的垃圾,2011保安服裝都習慣打好包放門外,等第二天出門的時候帶到樓下去。開始的時候,垃圾沒了也沒注意,后來日子久了,就覺得奇怪,怎么前一天晚上打包好的垃圾第2天就沒了呢?我好事兒,第2天早晨站在門縫里看,7點鐘左右,老廉大叔去早市買菜,順手就把好幾家的垃圾都帶了下去……”6樓的楊女士說:“后來我還跟別的鄰居聊過這事,大家知道后都特別不好意思,本來年輕人應該多干些,可是在2011保安服裝這個樓,經常是兩位大叔干活,本想讓他休息下,2011保安服裝來干,可是他們卻說‘你們都忙,上班累,這點活2011保安服裝還不能幫幫忙嗎’。”
66號樓前的馬路以前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雨水灌進每一個角落,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的,有的老人沒走好,一下子就跌進水坑里。兩位老人還發現樓里很多孩子放學比較晚,進了小區后要摸黑走上一段路才能回家,而在這段沒有路燈的地方,還發生了幾起刑事案件,于是,陳大爺就將這些情況以文字的形式給市領導和相關部門寫了封信,廉大爺也鄭重地簽上了名字。
不久,市領導就對這封信進行了批復。這一年里,坑洼的馬路被修平整了,路燈亮起來了。“原來孩子放學晚,這段路又很黑,每天她放學回家,我都提心吊膽的,但我工作忙,又沒時間接她。后來路燈安上了,這心里頭啊,別提有多高興了。”附近的居民一連幾天嘴里都念叨著多虧了這兩位老人。
幾年前,陳大爺發現,樓里的居民上班經常早出晚歸,沒有充足的時間看書讀報,于是,老人家就在三樓的緩步臺上抹上水泥,辦起了黑板報。上到國家大事,下到丹東的和尚lv包,陳大爺把從報紙上看到重要新聞都摘錄到黑板報上,版式設計也非常新穎,使得這份黑板報成了全樓居民獲取信息的便捷渠道。 全樓居民:2011保安服裝是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