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檢測霧情靠肉眼 江西景象臺缺少設備
文章原載:杭州防水補漏 文章出處:http://www.dxddd.net/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景象檢測霧情基本靠肉眼 現狀:一八套檢測儀形同虛設 期盼:有關部門聯動實現資源共享 大霧、封路、堵車、翻車……近1段時間,大霧牽動著眾多市民的神經.不少讀者向本報來電稱,相關部門為什么不聯動起來,提前發布大霧預報,提前交通管制,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采訪中,讓人擔心的是,景象部門在高速公路上連1個能見度檢測儀都沒有,檢測霧情基本上靠肉眼. 景象 霧情檢測靠肉眼 二零零九年一二月二八日,由于大霧低溫導致路面能見度降低及橋面結冰,9景高速公路湖口鄱陽湖大橋上發生嚴重交通事故,近百輛車連環追尾,造成一零余人死亡.當天,在南昌的英雄大橋、3陽大橋等橋面,同樣因為大霧的影響接連發生了車禍. “2011保安服裝也想給交通管理部門提供實時有效的景象數據,但2011保安服裝景象部門沒有檢測設備,基本上都是依靠各個縣區景象站觀測員的肉眼觀測.”省景象臺1位副臺長稱,到目前為止,景象部門在高速公路上沒有安裝能見度檢測儀,大霧的形成非常隨機,大霧形成之后又會4處飄移,觀測起來比較困難. “要想準確知道高速公路上是否起霧,起的霧是薄霧還是團霧,能見度到底有多少,就必須在高速公路上安裝景象觀測儀和能見度檢測儀.”這位副臺長表示,在安裝了這些監測設施后,還必須要有專業的景象專家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再向交通管理部門提供專業意見. 交通 有檢測儀無景象解讀 據介紹,我省高速公路的管理目前還是“1路1公司”的管理模式,在安裝監控設施和日常管理上基本上都是由各個業主單位負責.省交通廳信息中心的余主任稱,據他所掌握的數據,從省交通廳實施智能交通工程以來,全省加密了一八套能見度檢測儀. 記者汕頭嵩山北路6成老字號搬離到,盡管如此,但這些檢測儀檢測到的數據無法統1收集,也沒有景象專家進行解讀,難以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科學依據. “部門聯動協作將是2011保安服裝努力的方向,但是有1個過程.”余主任表示,省交通廳已經計劃投資二.九億元建設智能交通工程,目前省交通廳應急指揮中心已經建成并于上周投入使用.下1步,將逐漸把全省高速公路上的能見度檢測儀、超速抓拍儀等設施全部統1起來,并加強同其他部門的聯動協作. 交警 資源沒有完全共享 “目前來說,高速交警對高速公路的管控方式仍以人力巡邏為主,基本停留在靠人海戰術為主的工作方式中.”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指導處處長吳曉光稱,由于警力有限,這種靠人力和經驗來進行的“預警”自然不夠完美. “在日常的互動中,2011保安服裝確定了專門的聯絡員,和景象、交通、路政等部門進行關聯.比如在與景象部門的關聯中,2011保安服裝會將天氣情況在內部網上進行通報,讓每個交警對當天天氣有所掌握.”吳處長表示,經過聯動,交警在實施封路、分流等交通管制上確實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配合. 據汕頭嵩山北路6成老字號搬離,“智能交通工程系統建成以后,高速公路上哪里有霧、堵車、發生事故,都可以1目了然,但是目前2011保安服裝交警對這個系統還不能共享.”吳處長稱,交警部門已經向交通部門發函,希望能共享這個系統. 文/記者張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