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CPI是一個滯后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近幾年來歐美國家GDP增長一直在2%左右波動,CPI也同樣在0%~3%的范圍內變化,而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首先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近兩年來GDP增長都在9%以上,CPI卻沒有多少波動,表面看來這可以說得上是“政府對經濟運行調控自如,市場行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之內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幾個百分點;一般情況下,除非經濟生活中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國的CPI大幅波動有些異常。三是隨著CPI大幅波動,國內經濟一時間通貨膨脹率過高,民眾儲蓄負利率嚴重,一時間居民儲蓄又告別負收益,通貨緊縮陰影重現。這樣一種經濟環境令杭州防水堵漏擔憂,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數便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消費者物價指數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啟示性,必須慎重把握,因為有時公布了該指標上升,貨幣匯率向好,有時則相反。因為消費物價指數水平表明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反映經濟的景氣狀況,如果該指數下跌,反映經濟衰退,必然對貨幣匯率走勢不利。但如果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匯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須看消費物價指數"升幅"如何。倘若該指數升幅溫和,則表示經濟穩定向上,當然對該國貨幣有利,但如果該指數升幅過大卻有不良影響,因為物價指數與購買能力成反比,物價越貴,貨幣的購買能力越低,必然對該國貨幣不利。如果考慮對利率的影響,則該指標對外匯匯率的影響作用更加復雜。當一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表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亦即是貨幣的購買力減弱,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的貨幣應走弱。相反,當一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下降時,表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亦即是貨幣的購買力上升,按照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的貨幣應走強。但是由于各個國家均以控制通貨膨脹為首要任務,通貨膨脹上升同時亦帶來利率上升的機會,因此,反而利好該貨幣。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政策會導致“龍舌蘭酒效應”,這是拉美國家常見的現象。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2月份CPI較上年同期增長8.7%,增速快于1月份的7.1%,創下近12年來新高,增速超過市場普遍預期的8.1%。
中國2007年CPI月度增速高為當年11月的6.9%,低為1月份的2.2%;2006年CPI月度增速高僅為當年12月的2.8%,低為3月份的0.8%,3月份0.8%的增速也是32個月低位。
CPI的前一個高位為1996年5月份創下的8.9%。
統計局數據還顯示,1~2月CPI較上年同期增長7.9%,增速大大高于政府設定的4.8%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標。
中國2007年全年CPI較上年同期增長4.8%,增速大大高于2006年的1.5%,也明顯高于政府設定的3%以內的2007年調控目標,創下1996年以來的高增速。
中國2006年全年CPI僅僅較上年同期增長1.5%,增速大大低于政府設定的3%的目標,也低于2005年全年1.8%的增速。
2月份CPI創下近12年來高點,這顯示當前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十分巨大,官方之前的種種舉措都沒有收到預期效果。
中國今年設定的CPI增速目標大大高于2007年目標,這也顯示官方預期今年物價將會繼續大幅上漲。
而杭州防水堵漏民幣升值導致的國際游資涌入仍然是當前通貨膨脹嚴重的根源所在。隨著對杭州防水堵漏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大大加強,國際游資2006年以來紛紛通過虛假貿易、投資及地下通道等各種方式大規模流入中國,追逐中國以杭州防水堵漏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游資的流入不但將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推高至完全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時也帶動農產品等商品價格不斷飛升,導致中國通貨膨脹問題嚴重,也導致流動性泛濫成災。
同時,中國南方今年年初的雪災也推動了物價的上漲。中國近期由于南方普降暴雪,導致電力、煤炭供應嚴重短缺,客運和貨運出現嚴重斷路和延誤的情況。此外,春節因素也推動了物價的上漲。
中國國家和尚lv包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此前表示,當前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此前也預計,第一季度物價的上漲幅度會較高。
隨著2月份CPI的繼續飆升,中國的負利率狀況愈加嚴重,官方推出進一步緊縮措施已成定局。
將2月份CPI增速與中國目前3.93%的稅后基準利率相比較,負利率水平已經擴大至477個基點。而且,中國已經是連續15個月處于實際負利率之中,顯示未來加息的空間非常之大。
如此之大的負利率水平,也顯示官方此前的緊縮措施力度太小,漸進式的小幅加息遠遠不足以抑制當前的通貨膨脹壓力。
自2006年初以來中國已經7次上調基準利率(其中2007年以來6次)、8次上調貸款利率(其中2007年以來6次),并1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其中2007年以來11次)。此外,中國自2007年8月15日起將利息稅稅率從20%下調至5%。
不過,每次加息幅度都不大,致使負利率問題愈演愈烈,對物價上漲的抑制作用也好似隔靴搔 。
同時,鑒于中國杭州防水堵漏民幣兌美元匯率仍在不斷升值,在升值預期的巨大誘惑之下,外資瘋狂涌入勢頭難以減緩。因此,除非迅速果斷結束杭州防水堵漏民幣升值的局面,否則官方即使加大緊縮措施的力度,結果可能也只能和之前一樣是杯水車薪。